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笔谈

  • 时间:2023-10-08
  • 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笔谈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月刊)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辛亥革命谢俊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l1年l2月到次年2月问在上海举行的南北和议是辛亥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造成了辛亥革命"既胜利又失败"的结局,而且对此后的中国社会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上海南北和议多年来已发表了不少论文,这里就和议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再作论述历史上,在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中,敌对双方举行和议是常有的事。但一般地说,当一方处于胜利在握,形势对己非常有利的时候是不轻易接受另~方提出的和议的。辛亥革命却是个例外。l9u年l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即得到各地的响应。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国先后有l4省宣布脱离清朝,拥护共和,并相继建立省一级的军政府。而当时列强,等国为在华"利益"所考虑,也都公开表示同情革命党人,形势对革命非常有利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影响,革命党人完全可以集中全力,将革命推向纵深,彻底实现"犁扫虏廷…'直捣黄龙府",推翻清朝的目标。然而,就在这时候,却接受了袁世凯的和谈要求,同他举行和议,以致把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反清革命武装斗争引向同"魔鬼"(袁世凯)打交道的不归之路,最终断送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程袁世凯之所以主动提出和议完全是出于篡夺全国政权的需要。

    l1月中旬,他受命组后,清政府向他交出了政权由于"政由己出",已置隆裕太后于股掌之中。于是回转头来。想通过"和谈",遏令革命党人放下武器,"归顺"于他,最终实现他控制全国的目的。从袁世凯派出刘承恩和蔡廷干前往武昌进行和议试撩的那一天起,革命党人内部对于和议就存在分歧一部分人坚决反对接受袁氏的和议要求,认为"议和不若速战,速战而后可以成功"力主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清朝,根治帝制"。l2月,和议改至上海后,一部分人更具体提出组织北伐的建议。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江苏等省还组织了北伐军和各类北伐革命团体,举行北伐,以与革命党人在北方发动的起义相呼应,实行南北夹击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笔谈,一举推翻清朝。他们指出同意和接受袁世凯的"和议"对革命将后患无穷。l9l1第一版"社论"中说不论袁氏和议出于何心,和议后果将是严重的,"异日二次之革命必不可幸免矣"(《论今日议和上第一同题》)稍后,《民立报》(1912日)在一篇社论中也指出"若借此议和,敷衍时日。是堕彼术中关。虽苟安一时,而来日之太患正未艾也。"(《和议尚可信耶》)和议将捆住革命党人的手脚,造成革命的消极被动。然而,当时革命党人中的太多数则赞成同袁世凯举行和议。

    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笔谈

    他们担心战争拖延下去将会引起列强的干涉此外,他们接受与同意袁世凯进行和议还与下列原因有关:其一,为大好的革命形势所陶醉。认为全国已有l4布独立,"共和立宪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笔谈,万众一t2,"同袁氏和议,无碍大局其二,受狭隘的种族革命思想所支配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山西等省的独立文告。乃至湖北军政府发布的檄文都充塞了暴","保种图存","匡复汉业之类的内容。从反满复汉的立场出发,认为凡是汉族皆为一家,袁世凯虽是满清犬臣,但他是汉人,当然可以争取,同他议和。少数人甚至把民国建立与否完全寄托于袁氏,"和议之全局,系于共和;而共和志愿之得遂与否实系乎袁世凯之一身"(共和篇》(二),申报》19儿年L2月24日社论)。几乎到了向袁氏"求和的地步了。其三,之心太急"所致自古以来,敌我交兵,胜败乃是常事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影响,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晟终就是失败。但自汉口,汉阳失守后,作为革命军事统帅的黄兴为袁世凯的反动武力所震慑,认为革命党人不是袁世凯的对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理念驱使他同意通过争取袁世凯早日实现"建立民国"的政治目标北洋军攻下汉阳不久,黄兴便通过杨度和汪精卫致函袁世凯。以满汉矛盾,清廷待袁氏不公。劝袁"归顺"革命黄兴是同盟会领导人,其言行举足轻重,关乎大局。

    袁世凯的这种政治妥协倾向直接影响了以后的上海和议乃至整个革命的进程。如果说同意与袁世凯进行和议是一个错误的话,那幺在和议中拿原则和权力作交取袁世凯对"民国"的承认,这更是革命党人的错上加错。L9u年12月I8日(辛亥十月二十八日)和议改在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厅举行。和议的容除了讨论停战问题外,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未来中国采行何种国体,是民主共和,还仍旧是君主立宪?这是武汉和议中的老题目,焦点归结到如何处置清政府。第定帝制终结后,国家权力交给谁,晟后归到谁来当大总统第三,在袁世凯被举为大总统后,如何进行政权交接。这三个问题彼此关联,但归根结底是未来国家权力由谁掌握的问凯"若能赞成共和,必可举为总统"。黎元洪则宣称:他"已通电各都督,有七省都督已经同意成立一个共和国,推举袁世凯为第一任总统"。过去人们在评论此事时,认为这是革命种斗争策略,多少带有几分肯定。但从整个辛亥革命的历史来看,这种拿权力作交易,以总统换改制的作法是不能多加肯定的。以大总统一职相许,从革命党人方面说有诱导袁氏反清革命以功相报的意思,但在袁世凯那边。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袁世凯是一个反革命政治经验极为丰富的老手,他对此另有一番打算。

    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笔谈

    凭着他手中的武力,完全可以置清室于死地,但他没有那样做所以在和议讨论国体问题时,故意坚持"君主立宪"。目的在博取反革命营垒的人们对他的信任和向革命方面施加压力。他虽不是一个共和主义者,但看中总统给他带来的"对国家的统治权力"。月底当他得知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后大为不满,遂以"唐,伍两全权擅用共和政体,逾其职权,且议和协约未决,南人先组织政府公举大总统有悖协约本旨"为由,罢免唐绍仪的全权代表资格,唆使北洋将领通电反对共和,但私下里却通过和议要求革命党人对此作出明确的承诺。在革命阵营内帮助袁世凯谋取总统的大有人在"张謇,汪精卫,程德全这些人全是拥护袁的"(莫里循:《清末民初政情内幕》,第877页)。汪精卫自获释后,与袁的儿子袁克定结为金兰之好"在北京时几乎天天同袁世凯进行联系"。甚至南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和其他人,他们都赞成他(袁)"上海和议表面上是在伍廷芳温宗尧,汪精卫和唐绍仪,杨士琦杨人之间进行的,实际真正的交易都在幕后为了帮助袁世凯夺得大总统一席,在张謇撮合下,唐绍仪和黄兴等在赵凤昌家中举行多次密谈,最后双方正式约定只要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革命党人即推举他为共和国大总统密谈成交后,张謇马上密电袁世凯:"甲日满退。

    乙东南诸方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勘定大局",并建议袁实行逼官,以扫除夺权道路上的障碍。同时,又提供了一份优待清室的条件电文对此,袁世凯心领神会回电表示"事在必行,义无反顾"。于是策动驻外公使,北洋将领通电拥护共和,又制造假新闻,威吓清室。在袁氏的压迫下,隆裕太后被迫接受优待条件,并于1912月I2日宣布退位对于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一事,孙中山虽不赞成但也无法阻止。他是月下国的。这时距武昌起义已有两个多月。他回国前,武汉方面已经作出只要袁世凯推倒清室,赞同共和,就举为总统的承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章太炎就反对他当大总统。章氏 统一职"论功当推黄兴,论才当推宋教仁,论德当推汪精卫"。孙中山的处境很尴尬。所以,他 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三天,只好致电袁世凯,表示"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 临时政府 绝不失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辞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现在清帝既已退位。袁氏公 开表示赞 成共和,没有理由不践约,遂于 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次日临时参议院 一致选举袁 氏为临时大总统,至此,袁氏如愿以偿,夺得了民国的大总统权位 关于政权交接,已是上海和泌的尾声。由于袁世凯"不仅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影响,且反对革命", 防止袁世凯日后专制独裁,保障已有的革命成果,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曾作了种种努力,制订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定都南京,新总统南下就职等。

    2091辛亥革命与上海(笔谈)上海南北和议与笔谈

    但这些措施 都无法挽回革命的失败这一纸约法对袁世凯又能起多大限制作用呢?此时的袁世 凯园总统 已经谋夺到手,所以暂时接受了《临时约法》,并通过策动北洋军"兵变",顺顺当当 地在jE 了职。在整个辛亥革命中,"袁世凯成为唯一的胜利者"(《清末民初政情内幕》,第748 上海和议的后果是严重的,它直接造成了辛亥革命"既胜利又失败"这一结局造成这一 结局的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与列强的态度有关。列强"不肯牺牲自国的利益以曲衙我(革命)为事",为 们在华的殖民权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家。在和议期间,列强公开支持袁世凯 而反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英国表示:任命像孙中山或黎元洪这样的领袖为民国的 总统决不 能指望会得到列强的承认",认为袁世凯"在中国有信誉,在外国有好名声,是唯一可 望从目前 的动乱中恢复秩序的一个人"。英国甚至劝说四国银行囝"赋予袁世凯同革命党人 议和的垒 权",对袁世凯予以全力支持。日本担心中国的辛亥革命对日本自由民权运动以鼓 舞,对天皇 制造成冲击,始终持敌视态度 第二,发动和领导各省独立的领导人物,多数是具有"为异族专制"而"进行革命复 族主义思想的共和知识分子,他们虽拥有近代科学知识,民主主义思想,但不是产业资产阶级 分子,多数是学堂毕业的学生,留学生,对中国的复杂国情了解不够,对革命的艰巨 性认识不 足,他们富于理想,激情,书本知识,但严重缺乏实际政治斗争经验。

    经不起挫折,失败, 他们向 袁世凯进行政治妥协是毫不奇怪的。 第三,缺乏一个足以同袁世凯官僚政治集团抗衡并决心将反清革命进行到底的强 有力的 领导核心。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虽具有中央政府的地位,但"黎元洪则在外省毫 无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虽然同盟会在政府中占据优势,但内部却意见分歧,不能形 成革命阵营 的领导中坚加上临时政府缺乏财力,兵力。根本无法与袁世凯抗衡,最后只好循着" 和议"一 路,屈从袁世凯的要求,结束革命 革命党人缔造了民国这个基石,而袁世凯却得到了临时大总统的"名器"。对于这种结局, 革命党人心有不甘,而袁世凯对此也并不满足。于是在稍后的十多年里双方围绕着 民主与专 制展开r 新的搏斗。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斗争都是辛亥革命 的继续 当初袁世凯是靠着所有反对革命的人们的支持和一切反清革命的人们的信任当 上大总统 的,当着他在摧残民主革命力量之后,权力达到巅峰,麇集在他身边的一批文士和 武夫为他的 实力和权势所倾倒,煽炽了他的帝王思想,拥护他从专制走向帝制,于是演出了"洪 宪帝制"一 幕然而民主共和毕竟深人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诛之",在国人的讨伐声中, 袁世凯 最终身败名裂,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上海和议中通过的优待清室条件,使满清皇室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民国以后,末代 皇帝 仍住在紫禁城内,地位如同外国元首。

    受到各种礼遇。它的存在为一切眷恋旧朝和 对现存制度 不满的人以精神寄托,给他们以复辟的希望,于是就有张勋复辟一幕和宗社党人的 叛乱活动。 辛亥革命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但是以上的事实表明:制度的革 新,新与旧之问的冲突并没有完结。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民争取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还任重而道远。 辛亥上海光复中的李燮和与陈其美 (复旦走学历史系教授)众所周知,辛亥上海光复是同盟会和光复会联台发动并取得成功的陈其美与李燮 上海光复的主要领导人。解放前的研究,由于受同盟会正统史观的影响,往往扬陈抑李这种 遗韵甚至在目前台湾出版的若干着述中,还时有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方面 的史学家都 已对李燮和与光复会在上海光复中的活动及其作用作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

  • 上一页: 辛亥南北议和与朱芾煌的秘密活动
  • 下一面:辛亥革命110周年,触发我浮想联翩,想起1911年
  • 相关文章

  • 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金银条:武昌起义浮雕的艺术魅力与历史意义
  • 2011 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1 盎司纯银纪念币,由沈阳造币厂铸造,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
  •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规模、位置及浮雕介绍
  • “联合国将粤语定为六大常用语言”彻头彻尾的谎言
  •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 :辛亥革命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编辑推荐

  • 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金银条:武昌起义浮雕的艺术魅力与历史意义
  • 2011 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1 盎司纯银纪念币,由沈阳造币厂铸造,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
  •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规模、位置及浮雕介绍
  • “联合国将粤语定为六大常用语言”彻头彻尾的谎言
  • :辛亥革命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每日一题)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随便看看

  • 穿行时光,大成武昌——全国八大重点博物馆之一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篇3](图)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藏珍贵文物展》开展
  • “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丛书(陈夏红选编)出版
  • 革命火种点燃深圳“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
  • 中华文化与中国形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